1.現代中國科學技術的重大成就
(1)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政府鄭重宣布,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原子彈。后來,我國第一顆氧彈又爆炸成功。
1964年,中國第一枚中近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兩年后,又成功進行了導彈核武器實驗。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1”號發射成功;1975年,中國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中國在空間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先進國家行列。
2003年10月15日,中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五號宇宙飛船把宇航員楊利偉送上太空,16日成功返回地面。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袁隆平與雜交水稻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雜交水稻的著名科學家.他20世紀70年代中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個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目前,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引種雜交水稻,國際上稱雜交水稻為“第二次綠色革命”。聯合國糧農組織把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雜交水稻技術作為一項戰略計劃,聘請袁隆平作為首席顧問。
2.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
在全面建沒社會主義時期,我國實行全日制學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讀的學校教育制度,密切了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的聯系。
在“大躍進”的年月,各地出現“教育大躍進”、“教育大革命”,打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影響了教育質量。20世紀60年代,我國對教育事業進行了調整。
“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國的教育事業遭到嚴重破壞。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國家對教育丁作進行撥亂反正,1977年高考制度得到恢復。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將教育放在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位置。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方針。
20世90年代,我國提出“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
國家大力普及義務教育,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也有了很大發展,建立了學位制度國家加大對教育的投資,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啟動“希望工程”,動員社會援助貧困失學兒童。國家還采取放寬政策、增加教育經費等措施,大力推動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發展。
到20世紀末,中國已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3.現代中國的文學藝術
“雙百”方針的提出:1956年4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即藝術上“百花齊放”、學術上“百家爭鳴”。
4.現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
改革開放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居民衣著樸素.服裝顏色以藍、灰、綠為主.顏色單一,款式呆板。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服裝顏色五彩繽紛,款式走向多樣化。
改革開放使得人們的住房條件也得到很大改善。城市高樓鱗次櫛比,人均居住面積逐年增加。廣大農民紛紛興建新房,在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農民普遍住上了樓房。
20世紀90年代,中國正式接人互聯網,上網用戶迅速增加,發展勢頭迅猛;ヂ摼W促進了人們之間的交流.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和娛樂方式,也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